来源:中国艺术传播网   文章作者:陈柳钦



  四、城市品牌的传播
  在产品差异性日益缩小、高度同质化的今天,消费者很难对产品有清晰了解并合理选择。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E·舒尔茨(Don E. Schultz)《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一书中指出:"在同质化的市场中,惟有传播能创造出差异化的品牌竞争优势"。城市品牌的建设离不开有效的城市传播。城市品牌建设的目的是通过信息化的传播手段促进城市经营,因此城市品牌的传播也是城市品牌化发展的重要一环。城市品牌的传播就是通过不同的指认系统在市民和观者的意识中形成对城市的记忆意象。城市品牌的传播是联接城市、城市管理者和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桥梁。城市品牌传播实际上就是城市形象宣传,它有助于利益相关者及时了解城市建设中的"亮点",有助于快速建立起利益相关者对于城市的知晓度。作为城市品牌的一个子系统,城市品牌传播的主体、内容、媒介、方式和时机等要素系统需要进行整合并使这些要素系统之间保持协同,才能获得好的传播效果。唐·E·舒尔茨(Don E. Schultz)曾提出整合营销传播(IMC: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是一种长期对顾客及潜在顾客制定、执行不同形式的说服传播计划的过程,是将所有与产品或服务有关的信息来源加以管理的过程,使顾客及潜在顾客接触整合的信息,并且产生购买行为以维持消费忠诚度。该定义强调消费者的反应是整合营销传播成败的关键。通俗地说,整合营销传播是研究如何向别人有效和高效地传递信息,以致最终改变人的认识和行为的理论。为了达到"有效",就必须了解对方想了解什么信息,什么样的信息最容易使其接受,并最终影响到其行为的产生。为了达到"高效",就必须把多种传播方式、手段整合起来,达到传播的最佳效果。具体来说,"整合营销传播"就是解决"对谁传播"、"传播什么"、"怎么传播"、"在何时、何处传播"以及"如何使传播更为有效"等一系列问题。
  营销传播的整合是营销主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同样,城市在品牌传播过程中,传播营销工具的整合与协同至关重要。这里所谓的传播营销工具则包括城市广告、政府公关、旅游推广、城市博览、媒介事件等等,用科学的方法对其加以系统的整合,协同使用。城市品牌的传播与沟通,涉及广告、公共关系、直销、销售促进、人员推销等多种推广手段,其中也包括主题口号、歌曲、体育赛事、大型活动、品牌形象大使等常用的沟通工具(刘彦平,2005)。城市在进行城市品牌传播时,可以借鉴工商企业品牌传播的手段,如品牌延伸、品牌联合、事件营销等多种方式。没有哪种方式更好,最重要的是看哪种方式更适合,而且在实践中经常是多种传播方式综合使用。余明阳、姜炜(2004)将城市品牌整合营销传播分为城市品牌对内传播和城市品牌对外传播,提出对内传播的目标就是将本市的发展方向、城市精神、价值观、行为规范、法规政策等传播给全体市民,以增强市民的认同感,促进市民对城市品牌建设的参与度;对外传播的目标是促使优秀人才、投资者、旅游者、外来者、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对城市形成从知名到完整认知、造就期望的联想、产生城市偏好、累积强化城市品牌拉力、提升原有的品牌体验、进而达到城市品牌塑造的目标。
  姜海等(2004)认为,城市品牌来源于城市本身。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市民和观者的活动空间是比较狭窄的,更多的是从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体中获得城市的信息。其二,城市品牌之所以可以帮助城市取得竞争的优势,其根本原因在于城市品牌能够在现代社会传播过剩和注意力经济繁荣的背景下,极大地提高传播效率,降低聚集资源的成本,节省公众时间,规避投资者的风险。对于城市品牌,首先就是要为城市塑造出一个特别之处。这个特别之处,会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市民和观者,其中还需要一整套环环相扣的传播管理机制,严密的媒介计划及策略实施等方面的配合,让市民和观者从认知到体验。我们可以把城市品牌的生成分割成建构和解构两个主要过程。城市品牌的建构过程就是基于城市本身的,它包括城市特有资源的形成及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沉积,城市信息的传播,城市形象的人为设计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对城市品牌的符号元素、传播机制和沟通渠道的设计对城市品牌赋予不同的情感价值和象征意义,城市的特色、象征、识别都被灌输在城市品牌之中。而城市品牌的解构过程是基于市民和观者的,它是通过城市生活和城市体验来满足市民和观者精神需要的实现过程。市民和观者通过对城市品牌的认知,赋予城市个性化的价值和含义,并通过特定的心理内涵帮助他们更好地诠释和品味城市的精神意义。城市品牌的物质建构与心理解构相融合,加之市民和观者心理需求的推动使我们得到一个关于城市品牌传播机制的模型(如图1所示)(姜海、陈建新,2004)。真正的城市品牌是存在于城市受众(或利益相关者)的内心和想法当中,即城市品牌的最终形成是由城市内部利益相关者(如政府、投资者、居住者、工作者、创业者和求学者等)的满意度和城市外部利益相关者(如旅游者、潜在的消费者、经济学家、城市品牌竞争者、上级政府部门和观者等)的积极感知所驱动(张燚、张锐,2006)。
  成功的品牌比产品形象更先进入目标消费群的心智,并须予以坚定和持续的驾驭。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市民和观者对于自己并非实际需要的传播媒体所宣传的城市品牌的反应是冷漠的。城市品牌传播归根结底就是城市媒体对于受众的情感反应过程,这种情感反应是一种需要的反应。需要的反应并非受众接受或拒绝媒介所给定的一种信息,而是受众阐释或商讨媒体所提供信息的意义。当然,市民和观者将要面对的城市品牌信息是众多的,不可能对所有的城市品牌信息加以注意,其中多半将被筛选掉,只有那些与它所针对的目标市民和观者的当前需要、兴趣、期望有关的城市品牌信息以及新颖独特、强度很大、与其他信息形成明显对比的城市品牌信息才能受到注意。因此,城市品牌应该着重突出它的居民们公认的显著特征,并以他们深信不疑的方式来进行推广。当对一个城市进行品牌推广时,城市居民的个性特征应该是城市品牌特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城市的居民为自己的城市感到自豪,并且愿意由内而外、自发地对他所属的城市进行口碑传播时,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其他目标受众。在大多数情况下,市民和观者是在接受传播媒介的信息中认知城市的品牌。因此,只有通过富有个性化的城市理念和城市文化的传播才能塑造出独具魅力的城市品牌(姜智彬,2007)。
  五、城市品牌竞争力
  对一座城市而言,品牌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在扩张城市知名度、展现城市特点、增强城市魅力、提升居民凝聚力、吸引高新人才、吸引外来资金、拉动旅游发展、带动经济增长等诸多方面,精准的城市品牌都能发挥出无可替代的作用。城市品牌追求的是长期的存续和发展,是持续的竞争力,而非短期的竞争优势。自从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教授提出竞争力理论以来,有关竞争力的理论得到了飞速发展,竞争力理论开始从商业领域扩展到产业、城市、国家等社会各个方面。城市品牌竞争力作为竞争力理论的一个分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对城市品牌竞争力的研究。在市场经济中,品牌的影响意义深远,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一个城市要构筑其核心竞争力,需要强化其特色品牌的优势、冲击力和占有率。因此,城市品牌竞争力是城市发展中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当今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已有300多个,城市竞争无处不在,品牌成为制胜的关键。在欧洲就有500多个地区及1万多个独立社区在为获取投资、资本、游客和居民等稀缺资源而相互竞争。战略性的城市品牌营销于是发展成为城市竞争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有的把城市品牌战略作为"第一生产力",有的将城市品牌看作是"城市竞争力的制高点",将打造城市品牌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所谓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它城市相比,所具有的创造财富和价值收益的能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内容产业的发展,扩大了城市中心区的辐射作用和控制功能,以中心区为内核,近郊、远郊区、卫星城、新城结构体系之间相互依存、日趋密切,以部分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体开始形成,城市化进入了信息化、区域一体化与国际化的新阶段。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城市品牌竞争力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一路走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个城市能否更高地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能否为它的居住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摆在了我们面前,也就是一个城市到底有没有价值,有什么样的价值?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而城市的品牌是城市价值的直接体现,所以城市的品牌的经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过程中,人们对城市的生活状况、交通状况、经济状况、文化状况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是对城市品牌竞争力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城市品牌的经营开始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城市品牌也是城市的无形资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个性。它可以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向心力,可以提高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辱与共的思想;提高城市品牌竞争力,可以提高城市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和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城市品牌与城市竞争力密切相关,城市品牌化是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议题和任务,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和战略性杠杆。
  李成勋(2003)从城市品牌的形成要素、定位原则等方面就城市品牌定位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提出了城市品牌定位理论的塔形框架,即从城市品牌的定位基础、评估依据、定位结果、定位作用到最后定位目标(即提升城市竞争力),从而确保城市品牌定位的科学合理。中国品牌专家李光斗(2006)对城市品牌竞争力是这样论述的:城市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中心,加速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决定了城市化的进程加速是城市实现品牌化的加速器,也是构成城市品牌的社会基础。当前时代的主题就是市场化竞争,竞争表现为全方位、全球化。首先城市要与国内其他城市竞争;其次要与国外城市竞争;既然如此城市需要有竞争力,这种竞争力固然决定于城市自身的内在质量,但也需要外在的包装宣传,城市间的竞争越激烈,市场、城市、民众对城市品牌的需求就越迫切,品牌营销自然是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一样,城市没有品牌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力。林慧(2009)认为,城市品牌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所独具的、使城市能在一个行业或城市的其他领域取得领先地位所依赖的关键性能力,它是能将城市的独特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的一组政策、知识、技术或技能的有机综合体,是城市在经营发展中形成的具有明显优势的能促进城市快速发展的独特能力。林慧(2009)认为,城市品牌竞争力的培育与发展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强化城市营销品牌竞争意识,树立正确的品牌营销观;调整发展思路,科学准确地进行品牌定位;突出城市特色,塑造城市个性品牌;减少行政干预,强化市场竞争机制;发展完善主导产业,培育知名产品,丰富城市品牌内涵;注重营销创新,培育和发掘城市的"卖点";等等。刘战伟(2009)认为,城市品牌竞争力是指在不断变化的城市环境中,城市通过创新性的合理整合,组织城市的各种知识、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并结合城市发展特色以形成其独有的、有效的获取、协调和配置各种资源的优势能力。根据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对全球110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计量排名显示,与目前全球的经济发展水平相符合,欧美城市体现出了很强的综合竞争力和明显的竞争优势。这主要由于我国城市在品牌塑造的过程中存在着问题,从而延缓了我国城市品牌发展的进程,阻碍了我国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品牌定位模糊;城市品牌缺乏文化内涵;城市品牌塑造缺乏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机制;城市品牌延伸不当;城市品牌建设执行力不足;城市品牌宣传缺乏策划并忽视城市品牌危机管理;等等(刘战伟,2009)。在今天和未来,城市正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心和基点,城市发展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国家财富的积累和国家未来经济的增长。所以对于每一个城市来说,必须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同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切实有效的提高城市品牌的竞争力。一般来说,在塑造城市品牌竞争力的过程中,除了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外,还需要经历战略准备、调查研究、战略规划、战略实施这几方面的过程,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城市品牌竞争力:准确定位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牌价值;加强城市品牌与城市文化的融合,提升城市品牌的文化竞争力;优化政府行为,制定科学的城市品牌规划;加强城市品牌管理力度,制定具体的城市品牌危机管理;注重城市品牌宣传,制定整合营销传播战略;等等(刘战伟,2009)。
  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发展过程中文化积累的结果,也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结果。城市品牌是城市个性化的沉淀,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所引起的顾客偏好的重要识别特征,是城市在长期的经营或服务过程中形成的无形资产,是一种系统合力的体现,对城市受众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巨大而长远的影响,能极大地提高了顾客的生活质量,体现城市的生存能力,并可以带动所在地域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最终可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当今时代是全方位、全球化竞争。借助形成独一无二的优势打造城市品牌,近期内是可行的;而从城市营销角度看,如果失去长远发展目标,自然形成的城市品牌会随着时间老化和落伍,并不能给城市带来跨越式发展。城市营销要求用市场的眼光、经营的思路来为断激发城市活力,对城市的资源、资产进行资本化的增值运作和管理,优化城市功能、环境,提高城市的区域平台价值。从而增强城市竞争力,实现城市和谐发展。

|<< << < 1 2 3 4 > >> >>|

·上一篇文章:创新型城市的含义、特征及其实现途径分析
·下一篇文章:世界城市化进程中服务业发展规律比较


【相关内容】

丹东市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黄宝锋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典案例

佚名

国外城市品牌设计和品牌形象重塑案例

佚名

从教育型城市到学习型城市,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普遍问题和探

余建祥

城市品牌营销理论的新发展

李慧

城市品牌研究述评

王勇

中国城市品牌调查报告:一线城市形象比较分析

佚名

北京模式:城市品牌构建新探索

佚名

“文化折扣”与城市品牌的跨文化传播

戴元初

电影中的城市品牌形象植入营销研究

吴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