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艺术传播网   文章作者:贾红云


  作为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景观与“风景”、“景致”、“景色”同义;作为地理学概念,景观与地形、地物同义,主要用来表述地壳的地质、地貌属性;作为生态系统的载体,景观是景观生态学及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景观这一看似简单的概念,有着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内涵:

  ——作为一种视觉景象,景观不只是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从城市到田园,景观都寄托了人类的理想和追求。

  ——作为一个地理区域,景观不只是自然科学分析和理解的对象,亦是人在大地之上和社会之中的栖居之所,是人的内在生活体验之所。

  ——作为一个系统,景观具有整体有机性和复杂性,一片土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犹如生命的机体,均包含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之间的复杂的关系。

  ——作为一种符号,景观不只是广场上的雕塑和纪念物之类,景观是自然及人类社会在大地上的烙印,是关于人类历史和自然系统的书。景观是历史生活场景的印记,是现代生活的空间和系统。

  目前,景观设计学已经迅速发展为人居环境的三大学科之一,景观概念及景观研究的进展,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本文将从景观的艺术性、社会性及景观与人的物我关系入手,来阐述景观的审美意义、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

  一  景观的审美意义

  景观设计是一种自觉的有计划的艺术创造实践活动。自然美学与生态美学原则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最高美学准则。

  关于自然美,传统美学对其的认识基本形成了共识——自然美是“自然人化”的结果。所谓“自然人化”,即自然景观成为一种美是在人类具有了一定的征服自然的能力之后,也就是人类能给自然打上自己的烙印,使自然能反映和表现出人类的自身的力量,人类能从欣赏自然的过程中欣赏人类自己的力量和创造力之后才有了所谓的“自然美”。

  让城市充满大自然的生趣是景观设计师共同的呼声。这方面的最早的实践,就是把公园建到城市中去。1858年建成的纽约中央公园,不仅开了把公园建到城市中去的先河,而且标志着景观设计专业的诞生。从此,景观在描绘和再现乡村风景的同时也在营造城市化、几何化的自然(如巴洛克园林),景观设计在将自然引入城市(如公园和绿地系统)或将城市引入田园(如田园城市和田园郊区)的同时,也在营造人化的自然。

  关于生态美,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之,它是后工业化时代人类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的美的形态。在今天人类强力干预自然、原生态的自然风貌越来越少的情况下,美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自然景观毫无斧凿之痕的自然特色,已成为今天一种重要的美的形式或美的标志,成为审美的一个重要范畴。生态美的实质,就是自然的人化和自然的本真化。自然的人化所强调的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不仅要人化自然,而且要尊重自然。自然的本真化所强调的是要尽量少地破坏自然本身的存在形态,让自然以它原生态的风貌存在。1968年开始动工的日本筑波科学城因保留了大片农田而环境独特宜人;英国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有二十多个城市社区引入城市农田;在中国,2005年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设计荣誉奖的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稻田校园”突出的设计理念就是:溶解城市,将农田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美的形态来说,生态美的产生是以自然美的存在为前提、为基础的,或着说是以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为前提的。在审美实践中,“当人的实践能力达到不仅可以复制、再造自然,而且可以复制、再造人自身的时候,真正应该防止的是人对自己实践能力的滥用”。这个观点告诉我们,景观的规划设计与建造,应 “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更应“按照生态的规律来建造”。如此产生的景观,才是美的景观,才具有审美的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智慧城市十大预测
·下一篇文章:城市品牌化战略与经验——品牌战略规划要诀


【相关内容】

夜间经济成推动城市发展新风口 灵活用工大有可为

佚名

以人为中心:城市发展的永续动力

李后强

让文化助力城市发展

高杰

深圳制造挺起城市发展“脊梁”

姚龙华

五大维度 看中国城市发展新逻辑

江然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对城市品牌建设的支持意义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