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民俗文化网   文章作者:佚名


  央广网北京7月28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休闲旅游现在已经是很多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各样的民俗村层出不穷。不过,同样是民俗村,有地方搞得起来,赚得到钱,有的地方就搞不起来,没有效益。为什么差这么多呢?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子雨认为:发展民俗村,既要面子,也得要里子。

  张子雨: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被列入省级文化民俗型小镇名单,这镇里有两个民俗村。一个是袁家村,另一个是官厅村,两个村之间的距离不到一公里。但是两个民俗村的情况却是大大不同。袁家村一年营业额超10亿,一个卖豆腐脑的小摊每年都能有上百万的营收,但是官厅村生意冷淡,很多店铺都关门大吉。实际上,这样的例子在陕西当地就不止一个,在别的地方,同样存在。

  小说《安娜·卡列尼娜》里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放在民俗村这个事情上,也可以说:成功的民俗村都类似,失败的案例各有不同。之所以成功,必然是因为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做支撑,有饱满的文化做内核,还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大家收入的提高。失败原因呢?咱们分析一下,大家要记得绕开这些坑。

  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内涵。官厅村看到隔壁袁家村生意做的好,就按照完全相同的路数来做,可是,别的村子之所以那样做很可能是有独特的条件。学人长处值得鼓励,但照样建房子,却没有属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自然学不到真本领。

  失败的原因之二是忽视当地居民。例如陕西省蓝田县的白鹿原民俗村。靠着白鹿原这个著名IP,当地民俗村在招商的时候,招来了大量外地商家,却不允许原来的村民参与经营。这么一来,民俗变了味道,游客感受不到当地本来的民俗,当地人也得不到任何好处,风口一过,自然会慢慢沉寂下去。民俗,本身就是植根在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离开了本地人,民俗村当然搞不起来。

  失败的原因之三是只追求规模,忽视质量。部分民俗村、特色小镇在宣传的时候,会特别突出面积大,店铺多,品种全的特点。但游客首先追求的是最原汁原味,没有内涵、缺乏品味,再大规模也白搭。

  办民俗村,各地都会有自己的特色,配合现代化的商业模式,充分发挥特色,就有成功的机会。其实,在商业领域,当大家水平都差不多的时候,最终胜出的,就是犯错最少的人。在民俗村这个事情上,道理也是一样的,如果能避免常见的问题,就能赢得规划发展的机遇,得到发挥特长的机会。

·上一篇文章:无
·下一篇文章:年兽的传说


【相关内容】

重庆:智能化改造正成为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径

蒋云龙

促进平台经济升维发展的新思维

朱卫国

发展区域经济得有新思维

张海洋

天津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祝君壁

陕西宝鸡以党建促非公经济发展——城市商圈 党旗飘飘

王乐文

专家热议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

佚名

夜间经济成推动城市发展新风口 灵活用工大有可为

佚名

民俗村“无人光顾”成空城 特色小镇为何变成“问题小镇”?

佚名

广东发展最低调的城市,本来应该和青岛一样,现在却是三线城市

佚名

以人为中心:城市发展的永续动力

李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