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艺术传播网   文章作者:佚名



  四、城市精神的塑造和弘扬
  城市精神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自我期许,也是一个城市的内涵。一个城市能否成为一个伟大的城市,不在其面积与人口,而在其内涵。古代的雅典,按今天的城市规模标准来看怎么也不过是个小城市,但它特有的精神内涵却使它成为民主和哲学的摇篮。中世纪和近代的威尼斯与佛罗伦萨,充其量只能算是中等城市,但它们孕育了影响深远的商业精神和人文精神,使得它们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一个有个性的、有志于对民族和人类发展作出贡献的城市,必须要有自己鲜明的精神气质,要有自己特有的精神内涵。从现实的需求来看,一个城市有什么样的精神,决定着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培育和实践城市精神是城市发展的主题,是城市文化生产力建设的核心。城市发展的实践表明,城市精神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城市精神则是万万不能的。城市精神已经成为城市的无形资产和无价之宝,成为城市最值钱和最值得珍爱的东西。培育、塑造和宣传、弘扬城市精神是城市发展的重大任务。但是,城市精神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突然产生的,更不是从外国搬进来的,而是历史和现实的产物,是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有机结合的生动体现。众所周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城市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城市精神不是一经提出就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能。它从提出、形成到成熟或被广大干部和群众理解、接受、认可和遵从,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凝聚力、导向力、激励力和规范力,需要一个长期的培育、塑造和熔炼过程。
  1、科学把握城市精神的提炼原则。(1)前瞻性原则。城市精神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既不可脱离实际,又应比现存状态有明显提升,有明确的目标感,有可以追求和努力的空间。这种前瞻性所关注的不仅有城市本身的因素,还要考虑城市所在的区域位置、作用,以及时代潮流、文化走向等因素,并具有一种广阔的全球化的视野。(2)本土化原则。城市精神不是空中楼阁,不能脱离该城市的历史遗传和地域特色,更不能脱离目前的城市现状,而应该是构筑在原有基础上的改造和出新,若全盘摒弃原有的地域精神痕迹,也就丧失了其本身的特色,所谓城市精神也就变得“千城一貌”,毫无意义。(3)以人为本原则。人的全面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最重要的目标。大力培育和弘扬城市精神,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人作为主体,把提高人、发展人作为根本目的。一切服从于唤醒人的自知、提升人的素质的需要,关心人的长远发展的全过程,侧重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有人才有精神,发展包含着人的发展。培养和弘扬城市精神,必须着眼市民这个主体、这个根本,实现城市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有机统一和良性互动。(4)柔性原则。文化的魅力在于以柔克刚,城市精神以柔软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改造人。与法律和制度的“刚性”相反,城市精神原则应该属于软文化的范畴,应该遵循一种柔性的原则,更多通过内心情感的调动、环境氛围的营造、文化活动的感染以及榜样的力量等文化的手段而达至。
  2、强调化育城市精神。对于培育与塑造城市精神,用“化育”这个传统词汇更贴切。城市精神要靠先天的积淀,也需要后天的化育。城市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前进、人民生活的提高,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不断扬弃、不断化育的。“化育”取意出《礼记·中庸》(第二十二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化育,一是化,教化、转化、涵化,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化腐朽为神奇,将一些负面的精神化为正面的精神,将正面精神由潜在的化为现实的。二是育,教育、培育。强调化育,更重要的就是把人文精神要内化为市民的精神品格,让广大市民都注重传统人文精神的塑造,从而加速城市精神的高尚化。强调化育,还有一层意思,就是领导群体的垂范问题。上行下效,风行草偃,领导的行为是无声的示范,对于城市精神的培育有重要意义。3、大力加强城市公民意识的培育。培育城市精神,需要做许多方面的工作,其中公民意识的培育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塑造城市精神,既是一座城市的自我塑造过程,也必然是要求和带动公民素质提高的过程。一座城市只有全体公民素质都得到了提高,才可以说这座城市真正有了自己的“精、气,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公民意识是城市精神的基础。培育城市精神,需要一个坚实的社会基础,这个基础就是由全体负责任的公民所组成的社会。而公民意识是这个社会基础得以形成的思想前提,其最核心最基本的是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意识。没有公民意识,公民社会则无从形成;而没有公民社会,公民意识便不能普遍地得到培育和巩固。人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的精神素质,决定着城市的精神走向。有了公民社会这个基石,培育出公民意识,并融入人格,积淀于民族精神和城市精神之中,才能真正塑造出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城市精神。公民意识最核心内容就是规则意识和公德意识,这是所有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人都必须具备的一种意识。因为相比较与农村,城市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要远比乡村生活更加频繁和复杂,城市人的眼光与视野也应该更为宽广与豁达,城市生活的约束和规则也更为明确和严格。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塑造即要有大张旗鼓的讨论和宣传,以强化广大市民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一种对不文明行为“千夫所指,无疾而亡”的社会舆论压力的“他律”,同时,文明的进程更需要的恰恰是一种“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精神,需要积以时日的潜移默化、熏陶养成一种“行己有耻”、“非礼勿动”的基本道德素质的“自律”。现代公民意识的养成应该是城市精神培育中的核心,也是城市文明导引人类发展的基础。城市的灵魂需要点睛之笔,人文知识分子用知识和人格,用智慧和操守捍卫社会价值和道德底线,用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意志为城市精神增添华彩。唯有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滋养起来的城市精神,才会逐渐建构起多元、和谐、自由、独立的公民社会,此乃城市精神文化重建的最终指归与使命。
  4、加快城市法治化的步伐。城市精神包含着深厚的法治内涵。城市精神很难催生自己所需的动力来迎合城市社会的发展。而随着城市向现代化路径的迈进,对于法治的各种需求也就相应地扩张起来。其中诸如正当权利、平等地位、民主身份等市场经济中利益前置条件,又是驱动城市精神塑造所必需的。也就是说,当城市社会在利益多重的情况下,城市法治化正是催生城市精神动力的中介。人们出于对利益追求的需要,必然提出实现利益的权利主张。当法治的绝对权威确认权利的正当性,使其处于法律的保护之下时,利益追求就转化为精神动力了。
  法律是实现正义的制度:“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律的实际意义却应该是促成全邦人民都能进于正义和善德” ,它是道德得以实现的强制力保障。同时道德作为价值性存在,其本身也内涵了守法精神,对法律的尊重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气质”,就是一种在他律形式下的自律,守法是现代人的最基本的美德。在城市精神的文明生态中,城市精神必须透过法律和制度,透过法律制度所建构的社会秩序才能获得现实合理性。这种合理性在形式上表现为制定、完善和执行各种符合城市精神需求的法则和法律规范。城市法治化的本质就在于秩序和规则,它通过规则性和强制性使得人们的行为合乎法律的规范,从而引导社会整体道德的统一和和谐,最终促进城市精神的塑造。现代城市法治化过程中逐步建立健全的立法、司法、执法、守法以及法律监督机制,在确保法律有效实施的同时,必将使法律的外在强制性转化为人们的道德自律性,而长此以往,人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一种守法的习惯,有了这种习惯也就具备了基本的道德素质,培养了一种守法的精神,这有利于城市精神的文明生态建构。
  5、强化城市精神的时空意识。城市精神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孕育产生的。时间和空间是我们界定和确证城市精神不可缺少的重要坐标。时间表现为一个从过去、现在到未来发展着的流变态势,因此,对于城市精神的塑造,就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传统精神、现代精神和未来精神。城市精神的塑造,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具体的、历史的、动态的过程。一座城市是否具有基于现实、紧跟时代、引领发展和独具特质的城市精神,是这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现代的城市精神并不是在空地上产生的,它与传统精神存在着割不断的联系,只有高度重视和充分挖掘总结传统精神,让传统精神走向现代,有机地与现代精神对接,才能更科学地把握现代城市精神;现代城市精神又应该体现出与时俱进性,表现出不断随着时代进步而发展的勃勃生机,因此,现代城市精神的提炼和塑造要具有前瞻性,使城市精神能以足够的张力容纳未来精神发展的一切因素。从空间上来说,任何城市都具有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城市形态和城市特色,如海滨城市、湖滨城市、山地城市、沙漠城市、平原城市等等。即使在同一的地理环境下,如同样是海滨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性,也能将不同城市的个性特征区别开来。总之,城市精神的花朵再绚丽多姿,都离不开使该城市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与土壤。因此,塑造城市精神需要五种眼光或五种意识,这就是向过去看的眼光(历史传统意识)、看现在的眼光(现代意识)、展望未来的眼光(未来意识)以及向上看和向下看即上看天下看地的眼光(空间意识)。一句话,需要系统的全面的整体的眼光和意识。
  6、加强城市文化建设。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气质由内在决定,一个城市的气质同样由内在决定。文化是城市的基因,精神是城市的灵魂。文化的力量,就一个民族而言,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体现为民族精神,就一个城市而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城市精神。这是城市精神特别受到关注的时代原因。一个城市要形成一种文化表达。城市精神与城市文化密切相关。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历史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的集合体,是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生活的印记,是人类知识进步与创新的表现。城市精神是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必然趋势和根本要求。城市精神的背景是文化,城市精神应该说也是一种文化符号,体现着这个城市的个性,哪怕是些细微的个性。而文化又应该是一种有凝聚力的东西,如果这个城市没有文化凝聚力,个人的精神状态、精神寄托与这个城市关系不大,就说明这个城市没有城市精神,只有功利主义的交换。任何一座城市,无论大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积淀。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本源和血脉,地域特色是城市精神具有标识意义的重要构件。每个城市大都拥有反映自身特点的历史文脉和文化底蕴。历史文化底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不仅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力,还反映出城市的独特魅力与辐射力。如何绵延城市的记忆,传承历史文脉,让这些源远流长并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重放光芒并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对保护城市文明特征,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展示城市文化魅力,发掘城市精神的历史人文根基,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城市精神的形成,离不开这个本源。离开深厚的城市文化传统,城市精神就失去了自本自根的文化依托,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城市精神的构建离不开对城市历史文化和地域特点的参照与考量。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升华,是城市文化主流意识的凝炼,是感性与理性相互交融的结果。城市文化是多元化的,而城市精神则是主导性的;多元的城市文化是自发形成的,主导性的城市精神则是在一定城市文化的基础上凝炼提升,并通过城市规划和管制等实体化方式进一步增强而成的,是城市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培育城市精神,就是要关注城市发展的精神因素,就是要打造一个与城市未来发展相匹配的社会人文基础和精神基础,其中包括凝聚人心、升华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等,也包括城市文化传统的继承与普遍尊重,区域自然及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多样性与开放性的建立和发展,积极的城市文化形象的形成,健全的教育培训体系与终身教育培训,知识与信息的广泛传播,充满活力的文化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等。因此,培育塑造城市精神应当以城市文化建设作为切入点和基本途径:要从战略上抓城市建设,改变就经济抓经济的现状,要充分重视文化软实力 ,改变文化软无力的状况;要注重通过形成文化软实力来提升城市竞争力;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文化体制改革,以文化创新来引领城市发展;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惠民和文化共享;要着眼于人,着眼于文化,在传统中继承,在未来赢得自己独特的定位;不能盲目扬弃历史遗留下来的城市文化遗产,应当鉴别历史传承而来的城市文化,应摈弃丧失理性与合理性的文化要素,引进、培植新的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要素与文化精神,并使之与原有的文化要素结合形成有活力的城市精神,以全新方式注重人的发展理念来带动城市升级。
  7、加强城市形象建设。塑造城市精神,展示城市形象成为当今城市建设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城市形象是指一个城市的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对该地区的内在综合实力、外显表象活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显然,城市形象是一个客观存在,是城市性质、功能、建设水平、文化氛围等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城市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既有物质外感形象,又有内在精神形象,是城市物质外感形象和内在精神文化素质的统一。美好的城市形象展现了城市精神源于历史、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的内在魅力。二者的有机统一,为城市的健康均衡和谐发展提供了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保障,促进了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稳步提升。良好的城市形象必将有力地提升城市的品位,可以给当地的居民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可以提高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有利于市民能动性的释放和发挥,使市民产生极大的使命感,从而增强城市精神的凝聚力。城市精神是城市形象的内质,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是城市之魂。城市精神是一种社会文化的积淀是一种与城市同命运、与市民同呼吸的精神力量。城市生命力的本质在于她本身所独具的精神内涵所凝聚的城市中的人。因此,对于当今社会的城市形象塑造,必须考虑到城市“人”的最本质的持续的需求,使每一个城市对居民来说,不仅仅只是一个生存的空间,而更是一个人性得以复苏和生息的乐土与梦境。如此一来,“诗意地栖居”便不仅是完美城市形象的绝妙写照,也应该是当代国际范畴的城市化建设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而由此大为增强的城市吸引力也使高素质的城市居民、大量的科技人才的加入和优美完善的投资环境、积极活跃的文化氛围的形成成为可能,从而也就为增加城市的潜在价值,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总之,树立起一个好的城市形象,就是拥有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它是增强城市精神凝聚力的关键,是构建城市精神的有效途径。
  城市精神的凝炼是由实践升华到理论,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由继承转化为创新,由吸收过渡到辐射,由普及进化到提高,由渐进到飞跃。培育、塑造和弘扬城市精神是一项长期任务,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升华的过程。城市精神也具有阶段性、开放性、动态性的特点,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城市精神还需要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完善提升,这将是我们在今后城市精神建设中需要面对的新的重要课题。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城市精神集锦
·下一篇文章:中国儒学馆开馆


【相关内容】

城市精神,国外大城市怎么确定

佚名

城市精神集锦

佚名